统一的收费标准、统一的培训管理、统一的教程模式、统一的培训质量! 追求视觉效果,请选择IE兼容模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搏击格斗 武术赛事 校园武术 八卦太极 武术器械 竞技套路 传统套路 武术知识
欢迎访问古武传承体育文化网!今天是   投诉建议零障碍
传统套路
形意连环刀的动作说明
心意六合拳谱
八极拳「铁山靠」拳谱
形意十二形
形意拳古拳谱一、五行
三晃膀大洪拳
八卦门——程派八卦掌
形意门——形意拳
传统拳术——八极拳
十二象形拳的训练与使用
梅花拳的发源地与传承记载
传统套路——戳脚图解
传统套路——戳脚
传统套路——圆山拳
传统套路——奇门十三肘
传统象形拳——鹰爪拳
传统套路——劈挂拳
传统拳术——通背拳
传统套路——翻子拳
梅花拳拳谱及动作名称
梅花拳的起源介绍及口诀
武术中步型、步法的训练要领
腿脚的练习及要领
武术基本功勾、爪、指、肘的练习
武术基本功拳法、掌法的练习
武术的基本功钩、爪、指的练习
传统套路——形意拳
心意六合拳
传统套路——南拳
传统套路象形拳——猴拳
猴棍
南拳、罗汉伏虎拳、十二桥手
十二路谭腿
传统套路——炮拳
形意五行拳之炮拳
传统拳——洪拳
传统套路——大洪拳
传统套路——小洪拳
传统拳术——劈挂拳
崆峒派是中国传统武术五大流派之一
崆峒派武术传人白义海
传统拳——华拳
传统套路——梅花拳
苗刀的技法
道教武术峨眉刺
传统套路——少林拳
传统套路——查拳
传统拳——花拳
武术基本功中腰、腹的练习
武术基本功勾、爪、指、肘的练习
武术基本功拳法、掌法的练习
武术的基本功钩、爪、指的练习
基本功及手、拳、掌的练习
峨眉武术主要器械的发展与介绍
剑经技击技术大观
 
梅花拳的发源地与传承记载
发布时间:2017-05-08     类型:传统套路     浏览次数:806  

梅花拳的发源地与传承记载


       江苏省徐州的沛县是全国有名的武术之乡。据梅花拳前辈杨明光老人介绍说:“早在西汉王朝建立之前,这里练武的人就非常众多。在楚汉相争时,不但刘邦本人是沛县人,他的将军和士兵中也有许多沛县人。那时候练武还不分什么拳派,练的都是健身和杀敌的本领。大约到了元朝以后,练武者才又分成梅花拳、洪拳……”明朝末年这一带练梅花拳的人就很多,这时梅花拳的辈分已经转了两转,进入后一百代。沛县的小张庄,是梅花拳后百代第二辈祖师张三省的老家。1588年(明万历十八年)张三省学的梅花拳。
一、河北、山东的梅花拳是从江苏徐州经河南濮阳一带流传而来的
    在小张庄附近的邹庄,是第三辈祖师邹宏义的家乡。直到如今,这两个村庄张三省和邹宏义所传下的后代弟子仍很多。从《邹氏家谱考》查知,邹宏义北上途中,在开州(今河南濮阳)收了蔡光瑞(开州蔡集屯)、孟有德(开州老人集)、王西征(开州王枣坡)。可见梅花拳的第四辈宗师都是开州(今河南濮阳)附近的,后来蔡光瑞又在开州收了韩花礼(开州城北俞寨)、孙盘龙(开州东南四十里八孔桥)、杨炳(内黄县八里庄)、张福(平乡县马庄桥)。梅花拳的第五辈宗师中只有张福是河北省平乡县人,只是到了第六辈以后,梅花拳的宗师才大部分是河北平乡人。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河北威县、广宗、平乡等多处出现梅花拳的家谱,上述几辈的记载基本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五辈梅花拳的宗师都是张三省、邹宏义传下来的。邹宏义的儿子邹文聚于乾隆九年(1744年,这时他已54岁了)从家乡徐州铜山县出发北上寻父,他先到直隶顺德府广宗县魏村,继而移至南和县三官殿。到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年届古稀的邹文聚才又移居平乡县马庄桥村。
    江苏徐州一带居全国南北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正如徐州沛县梅花拳(十五辈)老人所说,这一带早在汉刘邦之时就练武之风盛行,至明末自然更人才汇聚。因此梅花拳的二辈、三辈祖师多来自此处。江苏徐州是明末清初以后冀、鲁、豫三省梅花拳流传的源地。
二、梅花拳三辈以前的祖师经常用化名、别名的现象,以及前百代祖师的流传谱系至今没有发现等,可能都与明末清初社会的政治形势有关!
    明末社会,正值乱世之秋。内有李自成农民起义,各路盗贼蜂起;外有满清兵临城下,剑拔弩张随时都能吞噬中原,明王朝腐败无能,覆灭已成定局。许多仁人志士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延续和保存中原悠久的文化传统。在此社会形势下,梅花拳的‘文武合一’、‘文内武外’的思想也更恰逢其时。与此同时,梅花拳在组织上的大发展也是个必然趋势。在整个梅花拳发展过程中,虽然人人都说梅花拳源远流长,至今已历经一百余世。但有确凿历史人物记载者,仍是从后百代的第二辈开始。“法王老祖”明显是个虚位,就是“朱永元”也难说确有此人。
    梅花拳二辈传人张三省,字登,江苏省铜山县路家团人,后迁苗家楼村居住。梅花拳《根源经》中曾偶然提到,虽然这个记载尚待进一步查实,但却是很重要的。在梅花拳内部经卷中关于张三省的记载很少,有时出现的还是张山的名字。如《皇极宝卷》中提到的:“小张山传文武大法流通”,据拳民们说:“张山也就是张三省。”
    梅花拳三辈传人邹宏义,在《邹氏家谱序》记载中原名邹讵量,字魁阳。为什么又改名邹宏义,字光大呢?著名历史学家路遥教授认为,可能是梅花拳内部追忆他的功绩而另为他尊名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如果,河南内黄、清丰一带流传的梅花拳前三辈人(朱永远、张伟书、王红亮),如果也是张三省、邹宏义等人的话,那么为什么他们的姓名改动如此大呢?要知道梅花拳四辈以后的历代祖师人名就都是确定的了。
    梅花拳前百代结束、后百代开始之时正值明朝末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已经形成全国范围的动乱。满清屯兵关外虎视中原,明王朝内外交困危在旦夕。清兵入关后到处烧杀抢掠,如扬州三日的杀戮,以及满清王朝建立初期的大兴文字狱等,对汉族采取的高压政策,怎能不使传播“梅花拳文武大法”(实际上是流行于中原大地的传统文化)的祖师们惊悸而采取防范措施呢?直到“康乾”盛世之后,满清的统治已经稳固。而且满族上层也已逐渐溶入以汉族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了,这时候传播“梅花拳文武大法”的宗师们,才用不着再隐讳自己的姓名和身份,所以自此以后流传在各地的梅花拳谱系也都是清楚的了。
    路遥教授曾说:“从梅花拳的最初历史看,它既不与封建统治相对抗,也不与官府相往来,是内聚力较强而富有抗外性的民间拳会组织。在梅花拳的历代传人中没有入仕的,只有一个例外就是杨炳。”据说他在朝中竞技获胜,人称其拳为‘老杨拳’,杨炳还不敢公开说出他的拳为梅花拳。他的《习武序》,是杨炳年愈七十告老还乡以后才编写的。
    自从清代以来,梅花拳的文理武功为了适应那时的社会,确实渗透进了一些外来的东西。在梅花拳的流传中,曾经有过八辈祖师张从富创梅花拳小架而进行的改革。有的梅花拳前辈说:“这是因为当时梅花拳受其他拳派的影响变了模样,张从富师爷又把它改回到原来面貌。”当然,这只是少数人的看法。但整个梅花拳拳派却包容了这个创建,大家仍然认为“天下梅花是一家”,不论大架、小架都是一家人。梅花拳并没有因此而分裂!这在其他拳派是绝无仅有的。
    上述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梅花拳在流传中渲染的儒家思想和迷信色彩,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适应清代的农村社会,但是梅花拳的本质和核心精神并没有改变,练梅花拳的人仍然具有求实的精神和变革的思想。清朝末年梅花拳由于发起并参加了义和团运动,受到了清政府的镇压,梅花拳的活动转入了地下。那个时期梅花拳民谁也不敢说自己是练梅花拳的,更不要说出版书籍或公开表演等活动了。这种情况在某些地区(如河北的某些地区),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才陆续公开活动起来。 
三、后百代三辈以前的祖师们决不是一般农民!
    梅花拳的流传历史和发源的问题,近两年来除进一步了解到一些江苏徐州的情况外,我们还听说湖南省娄底市也是个有名的武术之乡,也有练梅花拳的。他们的梅花拳也有文场和武场,平时不参加表演和比赛,但他们技击能力却很强,身体也很健壮。这种情况简直和我们差不多,目前我们正进一步调查。 另外,据有人说《梅拳秘谱》中的“西域天盘云程孝县”,很可能就是现在云南省的云县。据《云南省志体育志》记载:“少数民族运动项目中有两条和梅花拳有关,德昂族有梅花拳,佤族有梅花桩。”德昂族和佤族都生活在云南的临沧地区,云县是属于临沧地区的。又据云南云县县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曾出现过武术馆”,但没有说明是什么拳派的。
    据查,我国境内的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渊源于古代的“濮人”。史书记载的“茫蛮部落”是德昂族的先民,他们散居于云南省的西南部,德昂族使用的兵器有:棍、刀、剑、叉、勾镰等。拳术有梅花拳、四门拳、白昼拳、簸箕拳、左拳、狗拳等;棍有德昂棍、十二步棍;刀有单刀、十二动双刀、十七步刀。拳术和器械具有防守严密、出击利索,坚韧勇猛的特点。德昂族的梅花拳始于明朝末年,因在半米高、大碗口粗的梅花桩上练习拳脚,故称梅花拳,此拳一直沿袭至今。左拳是德昂族的看家拳之一,拳路灵活多变,迎战对手时,最后都以左手出击的绝招取胜,故德昂族有左手定乾坤之说。
    上述资料中湖南娄底市的梅花拳不知道什么时候兴起的?如果也是明朝末年开始兴起的话,那么这可是个重要的现象!在那个历史年代,交通和信息都很落后。在全国各地相隔这么遥远的地方同时兴起了梅花拳,必然是一伙人的有意所为!是谁有这么高的威望和号召力,能调动这伙人四处奔走呢?从河北、山东梅花拳流传的情况来看,二辈祖师张三省是什么出身?我们还不清楚。但三辈祖师邹宏义,从《邹氏家谱序》知道是“名宦人家书香礼义门第”,因此他才有能力为了传播梅花拳四处奔走。 “梅花拳是训练大将之才的学问”,据传说,战国时的孙武子,孙武子的老师鬼谷子,三国时代的关公,宋朝的岳飞,以及岳飞的师傅周侗等都是梅花拳的人。如果古代的这些历史名将、军事家们真是梅花拳的人时,到了明代梅花拳的传人中,很可能也有朝廷的重要人物,甚有是抗清的战将。那个时代的人看来,明王朝覆灭后清兵入关,继之而来的将是满族统治。他们害怕以中原传统文化为支撑的“梅花拳文武大法”失传,才四出派人教授农民。同时又将前一百代流传的谱系隐藏起来,以免给历代祖师们招来灾祸。
    总之,这都是些历史的悬念。以上种种虽然仅属猜测,但也并不是全无根据的。因为客观存在决定人的意识,理论来源于实践。梅花拳是在长期锻炼和战斗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梅花拳文武大法》是梅花拳武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的结晶。它们绝不是什么人在短时间内就能创造出来的,必然有个传承的来源和流传形成的过程。上述梅花拳流传历史上种种怪异现象,肯定与我们民族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变有着密切联系。谁是梅花拳的始祖?那里是梅花拳的发源地?现在就下结论为时尚早。

 
 
声明:本站的文章和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 古武传承体育文化网  版权所有  区域:徐州市、县武术连锁培训中心  电话:18952140507 本站图文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欢迎名家介绍投稿 Copyright©  苏ICP备2025154976号 邮箱:xzwszx@126.com   武术培训联盟打造最专业的武术信息平台!
微信号:xzwszx 网站制作、技术支持:徐州信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18626048997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3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