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派武术器械的发展,也是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变化,经初步统计,目前尚在使用中的峨眉派武术器械有:峨眉枪、峨眉剑、峨眉刀、峨眉棍(棒)、峨眉刺、峨眉镰、峨眉十三钗、金刚降龙鞭、金刚伏虎方便铲、峨眉双头枪、闹堂锏、拐子、点血碑、三股叉、峨头钩、铁尺、拦门钯、春秋大刀、乾坤圈、板斧、绳镖、箭、拦马厥、飞挝、铁筷子、铁弹子、梅花针等。
峨眉剑:“峨眉剑”至今不但客观存在,而且历史悠久,技术成熟,是峨眉派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陆游在《剑池诗》中说:“我壮喜学剑,十年客峨眉。”至清代,已有剑谱、剑法专书传世,如光绪三十四年出版的《剑法真传》三卷本。长期以来,峨眉剑术广传于民间,至今仍流行的套路有峨眉剑术一、二路、巴式剑术、战国剑法、玄门剑术、柳叶剑术、龙星剑术、白猿剑术、子午剑术 、紫刚剑术、梅花剑术、青风剑术、青龙剑术、蟠龙剑术、子云剑术、、二龙剑术、混元剑术、白鹤剑术、仙鹤剑术、促林剑术、判剑、刺虎剑、醉剑、奇门十三剑等等。
峨眉派剑术,因其使用方法不完全相同,则分为单用剑、双剑、大剑、短剑等等。峨眉剑术刻意于舞剑陶冶情操、防身御敌,因此剑艺优美、身灵步活。峨眉剑术,继承了古剑术的运动形式、内容和特点,发展了剑击的风格并形成了新的剑艺,如蟠龙剑剑路活发、动作飘洒、剑姿优美、击法细腻、节奏明快,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子午剑起似闪电、穿云如风雷、绞刺如放箭、挥剑似流云,故多吞吐浮沉,其势“剑似游龙飞凤,动则奇妙无穷”;如龙星剑,佩剑袍、舞动生风、好似流星超月,浮沉轻灵更像碧波寒彻;而醉剑则是醉形醉态脚飘然、败势催力藏惊险、醉势之中摧击法、虚实变幻人难测、剑法奇特神自然。
峨眉剑击法明快,撩挂划圆,翻如闪电,云穿转圈,上惊下取,剑法多变,剌如猛虎,劈斩如山,抹截拦扫,虚实相间,以活为主,以法为本,以快为上,以巧取胜。峨眉剑歌诀曰:“峨眉剑击放光辉,燕子绰水显奇能,太公钓鱼多奥妙,霸王脱盔呈英豪,青龙摆尾扫一片,黄莺扑蝉劈面行,饿虎下山威风抖,滚肠破肚显圣手,童子送书往上闯,白蛇吐信见奇功,金鹰扑雀跟上去,鹞子翻身不放松,反身走转手中落,如下金钩钓玉河;迎面直剌要取胜,仙人脱衣定干戈。”峨眉剑充分体现了峨眉派拳械“刚、柔、脆、快、巧”的特殊风格。
峨眉刀:峨眉刀术在四川范围流行甚广,具有各种风格,其中,夜行刀、反手滚战刀、余门刀、禅林刀、红毛桃刀、步下刀、青风刀、蟠龙刀、八步龙形刀、罗汉刀、追风刀、白鹤单刀、七星刀等颇具影响。主要刀法有劈、扎、缠、裹。因风格不同,刀法的表现不尽相同,有的以反手握刀运用撩、挂、云、穿、劈、扎各种刀法形成独特的风格;有的则用大劈大砍使风格勇猛骠悍;有的使用小抹小削刀花相视,风格则表现出轻灵柔顺。
峨眉刀法在演练技巧和难新技术方面有独到之处。如夜行刀以轻柔活变为其艺风,动作柔中寓刚,缓中有快,高低结合,突出在添黑的夜间通过观、听、摸、杀,使进攻刀法凌历,防卫密不透风,故夜行刀颇具四川地方拳械风味。峨眉派刀术,除单刀外,还有双刀、春秋大刀、荷叶刀、鬼头大砍刀、牛角尖刀、解腕刀等等。各种刀有各自的使用特点。如双刀,其特点是:双刀看步走,防腿须护手,缠头要裹胯、劈撩连成串,若遇混战时,滚堂加天旋,贴身抢与砍、刀花竞争艳。其风格不同一般。
峨眉棍:峨眉棍是峨眉派武术中主要器械之一。据《风俗通》记载:“刘邦作汉中王时,募其人(指川人)充士卒而定三秦”。可见早在两千年前,四川棍法已经用于军事战斗中。峨眉棍的历史记载远比唐代才弛名天下的少林棍法早一千多年。至明代“巴子拳棍”与少林棍、青田棍齐名了,而“白眉棍”也见诸史册,这证明峨眉派棍术历史悠久。
峨眉昆山刀
动作名称:
①预备势(并步反握刀);
②踢腿并步下蹲接刀;
③起身缠头左弓步后劈刀;
④转身右弓步反判;
⑤转左弓步劈刀;
⑥箭弹右弓步横横劈;
⑦左虚步架刀;
⑧右弓步双手前刺;
⑨马步藏刀;
⑩转身纵跳右弓步反撩;
11跳步扫刀;
12仆步架刀;
13转身上步撩刀;
14箭弹横扫;
15弓步劈刀;
16仆步藏刀;
17蹬腿劈刀;
18仆步藏刀;
19左右挂刀;
20虚步藏刀;
21左右刀花旋风脚虚步藏刀;
22抡背跪步托刀;
23虚步劈刀;
24仆步反撩;
25右虚步卷刀;
26转身正踢劈刀;
27虚步背刀;
28弓步缠头刀;
29马步双手下刺藏刀;
30右弓步横劈;
31转身弓步架刀;
32弓步舞花平刺;
33并步亮刀印势;
提供人;张树之
白 猿 剑
动作名称:
①右手拿剑;
②飞鹞穿云;
③野马分鬃;
④探海求珠;
⑤回身摘果;
⑥朝天一柱香;
⑦擒龙势;
⑧伏虎势;
⑨燕子穿帘; 、
⑩仙鹤捋颈;
11骊珠独探;
12饿虎吞羊;
13扫荡群虎;
14白虹贯月;
15古树盘根
16横江飞渡;
17背剑势;
18白蛇吐信;
19斜飞势;
20鹞子翻身;
21二龙戏珠;
22独臂华山;
23白鹤亮翅;
24抱虎归山。
猴 棍
动作名称:
预备势
①直立持棍;
②并步背棍;
③下拔;
④虚步背棍刀手。
第一段
①提膝拦棍;
②云背棍飞脚;
③提膝背棍刀手;
④仰身云棍;
⑤扣腿夹棍;
⑥落步戳棍;
⑦上步提撩;
⑧转身仆步摔棍;
⑨扫腿扫棍;
⑩扶棍侧点腿;
11樊肘飞脚;
12丁步背棍;
第二段
13背棍外摆腿;
14背棍转身跳;
15提膝肩背棍;
16落步劈棍;
17盖步云拔棍;
18上步提撩棍;
19右转身舞花;
第三段
20柱棍侧翻;
21转身摔棍;
22抛棍;
23上步单手飞舞花;
24转身单手反舞花;
第四段
25脚尖步单手反花;
26跪步上架棍;
27抱棍吊毛跟斗;
28上步提撩棍;
第五段
29盖跳步绞棍;
30弓步压棍;
31弓步桃棍;
32跳丁步点棍;
第六段
33抱棍端抢背;
34右插腿平衡藏棍;
35歇步云背棍;
36背棍飞腿;
37提膝刀手;
38虚步云背棍;
39并步持棍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