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收费标准、统一的培训管理、统一的教程模式、统一的培训质量! 追求视觉效果,请选择IE兼容模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搏击格斗 武术赛事 校园武术 八卦太极 武术器械 竞技套路 传统套路 武术知识
欢迎访问古武传承体育文化网!今天是   投诉建议零障碍
传统套路
形意连环刀的动作说明
心意六合拳谱
八极拳「铁山靠」拳谱
形意十二形
形意拳古拳谱一、五行
三晃膀大洪拳
八卦门——程派八卦掌
形意门——形意拳
传统拳术——八极拳
十二象形拳的训练与使用
梅花拳的发源地与传承记载
传统套路——戳脚图解
传统套路——戳脚
传统套路——圆山拳
传统套路——奇门十三肘
传统象形拳——鹰爪拳
传统套路——劈挂拳
传统拳术——通背拳
传统套路——翻子拳
梅花拳拳谱及动作名称
梅花拳的起源介绍及口诀
武术中步型、步法的训练要领
腿脚的练习及要领
武术基本功勾、爪、指、肘的练习
武术基本功拳法、掌法的练习
武术的基本功钩、爪、指的练习
传统套路——形意拳
心意六合拳
传统套路——南拳
传统套路象形拳——猴拳
猴棍
南拳、罗汉伏虎拳、十二桥手
十二路谭腿
传统套路——炮拳
形意五行拳之炮拳
传统拳——洪拳
传统套路——大洪拳
传统套路——小洪拳
传统拳术——劈挂拳
崆峒派是中国传统武术五大流派之一
崆峒派武术传人白义海
传统拳——华拳
传统套路——梅花拳
苗刀的技法
道教武术峨眉刺
传统套路——少林拳
传统套路——查拳
传统拳——花拳
武术基本功中腰、腹的练习
武术基本功勾、爪、指、肘的练习
武术基本功拳法、掌法的练习
武术的基本功钩、爪、指的练习
基本功及手、拳、掌的练习
峨眉武术主要器械的发展与介绍
剑经技击技术大观
 
苗刀的技法
发布时间:2013-07-02     类型:传统套路     浏览次数:1888  

苗刀的技术特征部位名称  

    苗刀主要分为刀柄、护手和刀身三部分。其中刀身部分又可分成刀尖、前刃与后刃三个部分。

规格标准  

    苗刀全长5尺,刀身长3尺8寸,刀柄长1尺2寸,刀宽1寸2分,护手(刀盘)呈圆形或椭圆形。

基本握法  
(1)抱刀:左手拇指和虎口扣住护手(刀盘),食指和中指夹住刀柄,无名指和小指托住护手,刀背贴靠前臂。   
(2)单手握刀:五指握刀柄,虎口靠护手,刀背与虎口相对。   
(3)双手握刀:一手五指握刀柄的前部,虎口靠护手,另一手五指握刀柄的后部

技击风格  

    苗刀不同于其他花刀,它主要以双手握刀,每招每势朴实、严谨,用起来以身催刀,刀随身转,逢进必跟,逢跟必进,进退连环,动作剽悍雄健,势如破竹。它善于连续进攻,攻中有防,防是为了更好地攻,技法变化如明朝程宗猷所说:“其用法,左右跳跃,奇诈诡秘 ,人莫能测,故长技每每败于刀。”可见该刀技法千变万化。一、二路苗刀各具有其独特的风格:一路也叫原路、老架,属于基本刀势,势法浑厚矫健,大劈大砍,一招一势。二路也叫新路、新架,是郭长生大师在一路的基础上,糅进通臂二十四式中的疾绞连环步法,因此,动作除大劈大砍外,外加左右辗转,疾速多变,攻防的连击性较强刀法步法  
(1)基本刀法:砍、撩、挑、截、推、刺、剁、点、崩、挂、格、削、戳柄、舞花。   
(2)基本步型:歇步、虚步、弓步、马步、插步、并步、前点步、后点步、独立步。   
(3)基本步法:跳步、疾绞连环步(拖拉步)、上步、退步、跟步。

苗刀的技术要求  

    在演练和技击时,要使刀法、步法、身法、眼法协调自然,紧密结合,浑然一体,做到身催刀往,刀随腰转,眼随刀势。刀法要求  
(1)分清用刀的部位,力点在刀尖还是刀刃前端,在中间还是在刀背上,要分清楚,切忌背刃不分扇大拍。   
(2)击着点要准确,出刀要迅速、劲脆、准确。   
(3)舞花要圆,速度要均匀,或由慢加快,忌忽慢忽快;充分发挥腰、胯、腿、足的力量。   
(4)换柄要顺灵、快速、自然、熟练。    
(5)缠绕动作中头要正,刀背要紧贴身体。

步法要求  

    苗刀的步法是以疾绞连环步为主,运动中进步要求后脚发挥最大的蹬力,使前脚迈出越远越好;后脚贴地向前滑行,落脚时,脚跟先着地,既轻灵又沉稳,轻而不浮,沉而不重。动步时,两足要敏捷,逢进必跟,逢跟必进,进退成连环,疾速连贯。

身法要求  

    身体的松活轻灵是通过身腰来体现的,身腰是联系上下肢的纽带,拳谚说:“运动在梢,主宰在腰。”要使身腰灵活自如,贵在气下沉。气不下沉,必上浮,横气填胸,上身不灵,上不灵则下不稳。气下沉的同时,含胸拔背,收腹敛臀,以腰带刀,身催刀行,蜿蜒如蛇行。

眼法要求  

    眼法是体现精神的重要环节,是攻防格斗中取胜的先决条件。拳谚讲“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步似粘”,“拳法之神眼为先”。在演练苗刀时要观前?后,左顾右盼,望远瞄近,随形随势。技击对抗时,无论是迎其击而进击,还是乘其隙而侧入,都应以眼为先锋,观其体,察其意,识其机,测其变。

 
 
声明:本站的文章和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 古武传承体育文化网  版权所有  区域:徐州市、县武术连锁培训中心  电话:18952140507 本站图文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欢迎名家介绍投稿 Copyright©  苏ICP备2025154976号 邮箱:xzwszx@126.com   武术培训联盟打造最专业的武术信息平台!
微信号:xzwszx 网站制作、技术支持:徐州信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18626048997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3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