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基本功的方法与要领
头部是全身的中枢,是控制全身肢体动作的司令部,同时又是专门控制身体平衡的分析器官所在地。颈部则是头与身体的联系部位.头是一切的主帅,同时在技击近战中头部迅猛、突然地攻击对方头面、胸、腹等部位,能起到巨大威力。但头又是最薄弱的部位之一,在实战中经常是被攻击的主要目标。所以对头颈的训练课十分重要。通过训练才能增大脖颈的活动幅度,提高颈项部位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强头部稳定很抗击打能力。头颈练习主要有转颈、仰颈、绕颈三种。
1、转颈:保持身体姿势不变的情况下,头向左、右转动。分慢转和快转两中。慢转时看清目光所扫过的物体;快转,则在头转到位时,两眼直视,采用定眼法立即盯住一个目标。注释片刻后再转向另一侧。转颈能扩大视线范围,再套路运动中,眼随手动好快速甩头亮相,都是通过转颈完成的。做的好,能提高运动员的精气神。
2、仰颈:保持身体姿势不变的情况下,用力向下低头和向后仰头。仰颈时可用头前额攻击对方头面、胸、腹等部位。
3.绕颈:以颈根为圆心,头颈水平转动。绕颈能较好躲避对方的攻击。
青少年练习时应该注意:①转颈时保持头部正直,防止歪斜。②防止僵硬和闭眼。
(二)眼睛练习
眼是身体唯一视觉器官,眼法再武术运动中十分重要。在实战中主要用眼来看清对手以及对手的战略和战术并判断距离等。同时,眼神还能起到威胁和迷惑对方的作用。再武术套路中,如能正确、合理地运用眼法,就会使动作增添活力与生气,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体现武术的神韵。另外,眼睛也是帮助身体维持平衡的重要器官。眼睛有注视、随视等多种。
1、定眼注视法:定眼法是两眼圆瞪,定视正前方与眼等高的目标,眼神好似将目标看穿似的练习方法。定眼练习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清水一盆,目视水底欲穿。几分钟后,用收向眼泼水,而眼珠直视不眨;另一种是早晨瞪视初升旭日,晚间定视明月。定眼法练久了可使目光像狮虎鹰猿一样威猛锐利。
2、晃眼法:晃眼法是保持身体和头不动,两眼圆睁,眼珠先向左侧平行移动,通过眼角向左注视一目标片刻,然后再颈眼珠向右侧平行移动,再通过右眼角注视一目标片刻的方法。
3、随眼法: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宽,双手抱拳于腰间,然后左拳变成掌,直臂在体前逆时针绕环一周至头顶上方时甩臂、抖腕、亮掌架举再头顶上方;双眼从左拳变掌时始一直盯着左掌,随左掌绕至左侧平,左臂抖腕同时向右快速转头,注视右方,静止片刻然后转头前视,同时左掌变拳收手腰间;右势动作相同,绕转方向相反。
青少年练习时注意:①思想集中,呼吸自然,身体放松②定视时间逐渐加长:晃视,随视速度逐渐加快。③练习后闭目休息和远视放松。
(三)肩臂练习
在武术运动中肩臂的动作是上肢技法的关键,是进攻和防守的重要手段。武术四大技击法:踢、打、摔、拿中,“打”和“拿”就是直接运用手臂动作来完成的,而且“踢”与“摔”一般也要右肩臂动作的配合才能较好地完成。
肩、臂练习是以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稳固性为主要练习内容。其练习可以增强肩臂肌肉、韧带德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活性,发展力量。
主要有以下练习方式:
1、前压肩:两脚开立,身体前俯、双臂伸直,向前扶住与胯等高德物体,利用身体上下振动或持续性向下用力,其力作用于肩部,使肩关节伸展。
2、后压肩:双手后伸,十指交叉,身体前俯,同时两臂用力向后上方振动。也可由帮助练习者一手推腰,一手握住其双手,帮助用力压肩。还可采用耗压法。
3、臂绕环:臂绕环是以肩为圆心,直臂在体侧或体前沿立圆形路线抡动。分单臂绕环、双臂绕环。其动作比较简单,练习时,可以向逆时针、顺时针方向绕动。双臂交叉绕环较难,其动作是:双手直臂上举开始,在体侧竖直平面内一手向前一手向后不停绕动。
青少年练习时应该注意:①练习时保持手臂伸直。②臂绕环时注意抡臂方向,保持手臂沿竖圆绕动。③。绕环时以腰的左右转动带动臂发力。
(四)手型
手型是指手掌、五指的形状。武术许多上肢技法,最终都是通过手型来完成的,其作用效果也因手型不同而大不一样。另外,手型也时体现各拳种风格特点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拳型:五指卷握称为拳,拳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实拳和虚拳两大类。
1、实拳:拳心紧握的拳称为实拳,一为平拳(又称四平拳、方拳等),平拳是四指并拢向掌心卷握,拇指屈扣于食指和中指第二指节上而成。平拳实用于冲、打、砸、架等技法。多在长拳类拳术中出现。
2、螺丝拳(又称螺形拳):螺丝拳是按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的次序,依次向手心卷握,拇指屈扣于食指和中指第二指节上,拳面成螺旋形斜面而成的拳。螺丝拳多用于崩、钻、炮、横等技法中,是形意拳拳型。
3、封眼拳:封眼拳是由四指向掌心卷握,拇指屈压于拳眼上而成。封眼拳实用于冲、击、砸等技法。多是少林类拳术的拳型。
4、单珠拳(又称鬼头拳):单珠拳是在平拳基础上,将食指尖屈扣于指根,使第二指节突起,凸出拳面,拇指尖扣压于中指第二节与食指指甲上。单珠拳实用于顶、戳、点等技法。多是南拳的拳型。
5、实拳的要求:拳腰握紧、拇指扣压也要紧;手腕要挺直,防止屈腕和翘腕。
6、虚拳:拳心虚空的拳总称为虚拳
7、端杯手(又称顶心拳):端杯手是由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卷屈于掌心,拇指与食指屈扣成蟹钳状,虎口圆撑而成的拳型。端杯手实用于点、顶、冲、掐、扣等技法。多是醉拳拳型。其要求卷屈指要紧,拇、食指要扣,虎口外撑,以食指的屈节尖为力点。
8、羌子拳(又称半把攥、崩手、梗手)羌子拳是由四指并拢,第三、二指节向里屈扣,紧贴第一节指根,拇指屈扣压于食指根,手心平直而成的拳。羌子拳实用于顶、点、插、击等技法。多是戳脚拳型。其规格要求:屈指扣节要紧,指根挺直与拳背成一平面。
9、空心拳(又称半握拳):空心拳是由四指并拢向掌心弯曲。拇指屈压于食指与中指屈节上,拳心虚空,似握着一椭圆形小球的拳。空心拳实用于各种手型、手法变化。技击实用肘“虚握实击,落身成拳”,出击的爆发力刚猛、集中。其规格要求:拳要松握,手心虚空。
二、掌型:五指与掌伸直,称为掌
(1)柳叶掌(又称蝴蝶掌):柳叶掌是由四指并拢、挺直,拇指屈扣于虎口并夹紧,似柳叶形而成的掌。其规格要求手掌、手指要挺直,拇指屈扣要紧。多以掌刃、掌根和四指尖为力点,劲贯指尖。实用于拍、击、穿、砍、削、劈等掌法。多是长拳类掌型。
(2) 螺丝掌:螺丝掌是由五指伸直,向中指、掌心裹卷,指尖向掌背翘仰,掌心微合,成螺旋形的掌。其规格要求掌、指、仰挺而裹合,虎口微合紧。多以掌刃以腕根为力点。实用于抓、拿、采、钻等技法。多是陈式太极拳掌型。
(3)扇形掌:扇形掌是由五指并拢,自然伸直,手心微凹,成扇形而成的掌。其规格要求掌、指自然伸直,掌心微凹而蓄。多以掌心以腕根微力点,劲贯指尖。实用于拍、击、穿等掌法。多是通背拳掌型。
(4)圆形掌(又称形意拳):圆形掌是由五指自然分张,拇指外展,食指微上翘,拇指微向里裹合,虎口张圆,其余三指微屈向上,掌心凹蓄,成球面形而成的掌。其规格要求指节舒张,掌型圆合,虎口张圆。多以掌刃、掌根为力点,劲贯指尖。实用于劈、托、压、掖、盖等技法。多是形意拳掌型。
(5)八卦掌:八卦掌是由四指伸直,向手背面挺仰,拇指自然微向外展,与食指成90度,虎口撑圆,掌心微凹而成的掌。其规格要求掌、指节自然伸直外展。多以掌刃及指根处为力点、劲贯指尖。实用于挺、推、扣、抓等掌法。多是八卦掌掌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