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收费标准、统一的培训管理、统一的教程模式、统一的培训质量! 追求视觉效果,请选择IE兼容模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搏击格斗 武术赛事 校园武术 八卦太极 武术器械 竞技套路 传统套路 武术知识
欢迎访问古武传承体育文化网!今天是   投诉建议零障碍
八卦太极
八卦掌六十四手
杨氏太极拳88式太极拳拳谱
32式太极拳拳谱
42式太极拳拳谱及其动作口诀
24式太极拳拳谱
吴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
程式八卦掌
八卦掌
程派八卦掌
杨氏太极拳
科学练习太极拳
气功与太极拳有何异同
喻红琴八卦掌视频教程
戈春艳八卦掌表演视频欣赏
太极拳养生与保健
中国古代气功功法——八段锦
孙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尹派八卦掌要诀一身备八形
尹派八卦掌
太极拳与人体微循环
太极拳可以缓解关节疼
练习太极拳的六大健身功效
邱慧芳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
邱慧芳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演练
太极拳的基本功怎样练?
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太极拳、八卦掌简要介绍
太极拳的技击技术四要
 
太极拳养生与保健
发布时间:2016-05-03     类型:八卦太极     浏览次数:1278  

    太极拳以道家哲学、中医术、阴阳学、力学等理论基础,精气神统修炼通过调心、调身、调息,对人的生理、心理进行调节,使之达到合理自然协调统一。对健身养生有重要的作用。   

    王宗岳《太极拳论》有言:“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几句话是《太极拳论》之总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万物,人是万物之一,也必遵循太极运行变化之理,练习太极拳也就要以太极的原理来指导实践。   

    练习太极拳,核心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所谓“心”,按现代语言可称作“意”。“气”是指“内气”、“元气”。意思是练太极拳应当在心意上下功夫,“要用意引导形体,先在其心,后在其身。”   

    太极拳的套路、推手、散手以及器械演练,皆是心意引导所致,是心意的外在表现形式,心有所想。体有所做。抓住“要在心意上下功夫”这核心,练太极拳才能做到身心兼修。“用意不用力”,“以心行意、以气运身”,在意识的引导下做到“松静自然”。   

    习太极拳者,首需明松柔、虚静、中和之理。必以松柔为基础,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要知一分松柔便少一分僵硬,少一分僵力便增一分内力。练太极拳时,全身各个关节要处处松开,筋膜拉长,虽极其柔软但所蕴藏的内劲使人感觉刚柔相济。   

    浑厚无间,唯此才能牵动四两拨千斤。故不可谓之柔,也不可谓之刚,网9柔浑然一体,浑于无迹也,方可谓之太极。按以上要求练太极拳,练到一定时间,四肢未梢产生麻胀的内气充盈之感,这是体内行气的表现,是培养元气、疏通经络、补气生血之过程。   

    亦是内力增加的体现。持之以恒,最终可练出圆满内劲。即体内一派纯真中和之气。练拳须以松柔虚静为本,随着习拳者年龄的增长,此中养生保健之功效便越显著。   

    若不明松柔之理,在练拳或推手中四肢僵硬,不能完全松柔走化,或仅靠一些技巧或运用后天拙力。待年老力衰之后,体内浊气上升,清阳不振,易犯头重脚轻之疾。   

    悟太极之道,明松柔虚静之理,最终培养出中和之气,就必须在整体上下功夫。太极拳是一项整体运动,在松柔的提下一动无有不动.   

    首先要把人体从头至脚各部关节(颈、脊、尾、肩、肘、腕、胯、膝、踝)松开(干太极推手过程中,在对方相当压力之下,仍能保持各个关节松开,才是所需的松柔),并要求溜臀、裹裆、收腹、吸腹股沟、含胸、拔背、松颈、扣肩、虚灵神项、中正安舒。   

    用这样的身形练拳,可使气机在经络中加畅通无阻,循环无端。练拳时特别要注意命门穴要有微向后撑之意,形成前后对撑之势,带动两胯微微旋转,身形保持中正,才能支撑八面,旋转自如。   

    而且腰(命门)是上下衔接之关键。命门者,生命之门户。真阴真阳所居之处,乃原气之所在,为太极之枢纽。故《十三势歌诀》说“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   

    在太极拳整体运动转换过程中必须做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连绵不断。使全身所有内外组织器官都在进行有机协调地运动。再与呼吸吐纳,神意内守结合,体会太极阴阳之变化,使全体上下、左右、前后,以及手足腰胯旋转运动皆符合太极之理。使自身达到内外合一,神气合一,从而产生纯真中和之内气。   

    先人曾云:打拳以调养气血,呼吸顺其自然,扫除妄念,卸尽浊气,先定根基,收视返听,含光默默,调息绵绵,操同内守,注意玄关,功久则顷刻间水中火发,雪里花开,两肾如汤煎,膀胱似火烧,真气自足。   

    任督犹车轮,四肢若山石。无念之发,天机自动。每打一势,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则水火自然混融。用功日久,周身混沌,极其虚灵,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亦不知神由气生,气自有神,周身中正,不思而得,不勉而中。   
不知所以然而然,亦不知任之为督,督之为任,中气之所以为中气也。时措成宜,自然合拍。此言任督之降顺逆,佐中气以成功。气动由肾而生,静乃归于肾。一呼一吸,真气之出入,皆在于此。

 
 
声明:本站的文章和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 古武传承体育文化网  版权所有  区域:徐州市、县武术连锁培训中心  电话:18952140507 本站图文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欢迎名家介绍投稿 Copyright©  苏ICP备2025154976号 邮箱:xzwszx@126.com   武术培训联盟打造最专业的武术信息平台!
微信号:xzwszx 网站制作、技术支持:徐州信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18626048997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3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