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收费标准、统一的培训管理、统一的教程模式、统一的培训质量! 追求视觉效果,请选择IE兼容模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搏击格斗 武术赛事 校园武术 八卦太极 武术器械 竞技套路 传统套路 武术知识
欢迎访问古武传承体育文化网!今天是   投诉建议零障碍
武术器械
十八般兵器——刀
江湖中的最爱——朴刀
软兵器——九节鞭
武术器械的介绍
枪术 的简介及练法
十八般兵器——戟
方天画戟
十八般兵器——斧
青龙偃月刀
十八般兵器——钺
十八般兵器——钩
十八般兵器——叉
十八般兵器——鞭
十八般兵器——鐗
十八班兵器——镗
十八般兵器——槊
十八般兵器——流星
苗刀
峨眉刺
十八般兵器——锤
十八般兵器——抓
中国武术器械之一拐
百兵之首——棍
中国古代名剑
剑的由来与介绍
十八般兵器大全
各种兵器介绍和图片展示
大枪的基本功抖枪
枪术及介绍
峨眉武术主要器械介绍
鞭杆—武术器械简介
各种武术器械的介绍
 
枪术 的简介及练法
发布时间:2014-01-10     类型:武术器械     浏览次数:3500  

 歫也。从木仓声。一曰枪,欀也。七羊切

枪 古代兵器

    枪矛,中国古代兵器之一,武术长器械。属于一种长柄的刺击兵器。由古代兵器矛演变而来。枪的长度约相当于人体直立,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枪杆的粗细,根据使用者性别、年龄而异。枪缨的长度不短于20厘米。枪法以拦、拿、扎为主,这是枪术的基本动作。扎枪要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达枪尖,做到枪扎一线,出枪似潜龙出水,入(缩、收)枪如猛虎入洞。扎枪又有上平、中平、下平之分,以中平为要法,故有「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挡」的说法。单扎、对扎的训练是基本功,也具有健身与表演的效果。拦、拿枪法,是挡拨防御之法,动作绕圈不宜大,防对方兵乘虚而入。此外,还有崩、点、穿、劈、圈、挑、拨等,都是枪术常用方法,要求缠绕圆转,劲力适当,方法正确。练枪时,身法要求灵活多变,活动范围大,步法要轻灵、快速、稳健,故有「开步如风,偷步如钉」之说。腰腿、臂腕之力与枪要合为一体,并要劲透枪尖。枪术在十八般武艺中比较难学,不易掌握,俗说:「年拳,月棒,久练枪」。枪的套路内容也十分丰富,如杨家枪、犁花枪、六合枪、四平枪、锁口枪、五虎断门枪等等。

    枪为武术常用器械之一,被称为长兵之帅。由上古矛戈发展演变而成,宋代以后品种繁多。枪术历史悠久,主要动作为拦、拿、扎。《隋书·经籍志》所载《马槊谱》就是介绍枪术的专著,估计当时已有套路训练了。宋代枪术更加精进和普及,著名的杨家梨花枪,就是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山东红袄军起义者杨妙真所创。戚继光《纪效新书》介绍此枪法说:“杨家之法,手执枪根,出枪甚长,且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故曰二十年梨花枪无敌手。”明何良臣《陈记》、吴殳《手臂录》对枪术作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对各家流派作了介绍枪术除单练之外,也可与其他武器对练,如大刀进枪、剑进枪、三节棍进枪等。

基本分类

  枪术是武术长器械、古代长兵器之一。由矛演变而成。有大枪、花枪、双头枪等、大枪和花枪均只一个枪头,双头枪的枪杆两端各一个枪头。由枪头、枪缨、枪杆组成。枪杆多用白腊杆制成。枪杆中点以下任何部分的直径不得小于如下规定:成年男子2.30cm;成年女子和少年男子2.15cm;少年女子2.00cm;儿童不受限制。枪樱的长度不得短于200mm。

发展历程

  枪和矛一样,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汉代长兵器,侧重戟、矛。後汉已有载录,但是刀刃锐长,还未脱离矛头形式。因为长矛使用不便,晋代开始逐渐流行用枪,当时所用的青铜矛头,体制也较以前略小,已与后世的铁枪头相类了。

   古代的枪术用法除花枪、大枪、双枪、双头枪、钩镰枪外,多已失传。枪法流传较多的常有罗家枪、杨家枪、岳家枪、马家枪、沙家枪、六合枪、八母枪、子龙枪、大犁花枪和峨嵋枪等,各有精研,各有所长。但基本枪术技法还是比较一致的。主要枪术以拦、拿、扎为主,此外还有点、崩、挑、拨、缠、舞花等法。扎枪要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达枪尖,做到枪扎一线,出枪似潜龙出水,入(缩、收)枪如猛虎入洞。扎枪又有上平、中平、下平之分,以中平为要法,故有“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挡”的说法。

唐代枪术

  唐代善枪者甚多,枪术有明显的提高,《五代史·王彦章传》说:“彦章为人饶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宋代以後,矛在基本上就被枪所代替了,未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就列举了十八种宋代长杆铁枪,其中有:捣马突枪、双钩枪、环子枪、单勾枪、拐枪、拐突枪、锥枪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极善使枪,至今尚有岳家枪法。

   杨家梨花枪,就是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山东红袄军起义者杨妙真所创。《宋史·李全传》:李全“以弓马矫捷,能运铁枪,时号‘李铁枪’。”全妻杨氏,“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戚继光《纪效新书》说:“长枪之法,始於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妙在於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精用不滞,又莫贵於静也,静而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幻莫测,神化无穷。”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杨铁心用的就是杨家枪法。

明代枪术

  明代是武术发和分枝的盛期,所以枪术在这个阶段,理论和技术都有明显的提高,各家枪法,相竞争艳。何良臣《阵纪》说:“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长短能兼用,虚实尽其锐,进不可挡,速不能及,而天下称无敌者,惟杨氏梨花枪法也。”当时推崇杨家枪法,是因为杨家枪“有虚实,有奇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明代的秦良玉统率的白杆兵枪术精湛,白杆兵一律使用白蜡树(即小叶枔)作柄的长枪,在镇压杨应龙之乱和抗御后金及平定奢崇明之乱和张献忠之乱中,屡立战功。

晚清枪术

  到了晚清,长枪趋於简单,偏重扁镞形刃,圆底筒,直到今天武术运动就是使用这种类型。目前流行的枪有大枪、花枪、双头枪、短枪、双枪、钩、枪等。

训练方法

基本枪术技法

  持枪稳活,前管后锁,两手持枪,稳而不死,活而不滑,持枪之势,贵为四平,所谓四平,即顶平、肩平、脚平、枪平。根不离腰,三尖相对,所谓三尖相对即鼻尖、枪尖、脚尖。扎枪要直出直入,须平正灵活,迅速,腰腱劲直透枪尖,势如潜龙出入。扎枪又分为上平,中平和下平,以中枪为法,并有“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挡”的说法。还有人说花枪为“百兵之贼”(贼滑之意)。 

  大枪为“百兵之王”,全长3.56米。把端直径为一虎零一拍(即满把握信,拇食指指尖相对,中间尚空三指之距)。枪头长0.39米,其重根据枪杆分量而定,一般重1公斤左右。枪法有:扎、搕、挑、崩、滚、砸、抖、缠、架、挫、挡等。但没有常见的舞花。因大枪体长,动作幅度大,练习大枪要求身不离枪。枪不离中心。要有雄厚的臂力、腰力、腿力和良好的身法与灵敏的步法。如扎枪时,讲究以身步前送,上架时至头顶即回,下压时一磕敌械即回。大枪动作多以功力,实用为主,两人对抗性对扎枪练习,就是提高对大枪各种技法的体验和使用,也是实实在在的长功夫的练习方法。

相关记载

  明末清初武术家吴殳在枪法名著《手臂录》中,把枪术训练分为根本与行著两部分,《泽古斋重钞本手臂录》记载的枪术训练内容如下:

  敬岩…….年三十七,与洪记见刘德长于真定巡抚韩公皛宇署。洪记与德长校技,而手中兵器为德长拨去,乃心折,百拜请受教。刘师曰:‘二子根本无功,枝干皆虚也。当息心泯志,不学破法,不与人角技,下死工夫於根本者二年,则可受我法,自今日请辞,至期相见。’乃如所言,与记用根本工夫足二载,复往见。刘师试之而实,喜曰:‘吾教二子枪法已竟,无多求也。二子所学,博极诸家,惟不知有根本,不曾加工,故遇吾而败。今根既实,则旧法皆吾法也,复何教焉。’又命与昔旧平手者校,其仗皆可拨而去也。

  枪之近祖有刘德长,初为少林寺僧,又徧(同遍)游天下,而后枪技特绝,受边帅之辟,弃其方袍,仕为游击将军,真定巡抚中丞韩皛宇,延教其部将。常熟石电号敬岩,与僧洪记往见。洪记少林推第一,意殊傲蔑,及校技,而杖物为德长所拨击,乃心折,与敬岩百拜请受教。德长曰:“二子之技非不善也,然见我立败者,址弗极固也。譬於筑室,隆其构,弱其堂,风雨大至,有弗圮者乎?二子能从我言,悉去旧构,而更筑其堂。堂之(通址)既固,我不加寸木,以子旧构,构於新堂,无敌于海内矣。”洪记、敬岩受命而为之者一年,乃许入室。

    石师之教,先练戳,戳不许多,四伐五伐,则喘息汗下,止而少憩,又四伐五伐,以力竭为度,戳不竭力,则手臂油滑,初址不固,临敌无以杀人矣。以渐加之,必日五百戳,几百日而后戳址固焉。……戳之后,乃教以革,革者,坐其后踵,不得移动,移动则手不熟,乃使善戳者,如矢如电以戳焉。革稍不合法,则杆必及身,颠仆于地。杆以苇絮封其端,而又厚缚纸竹于前脇(同胁),然犹左腕右臂青紫流血,恒不绝见。练革无终期,十年二十年益善。……戳革既熟,然后教以连环,连环者,一戳一革,互为主客,二人欲相杀如讐(同仇)怨焉。……戳革连环既熟既精,然后教以破法、夜叉探海等势、中平枪枪中王等诀,百日事尽。始终凡三年……

  戳革是正,行著是变,功夫缺一不可。

  余初学时,敬岩问曰:“君之学武,为意气名高耳。我有二三捷法,只一月之功,可以眩俗。”余曰“本以天下多事,故欲为此,若止眩俗,不能杀中原流贼者,吾不学也。”敬岩曰:“若尔,非千日苦功不办,须二年练戳革,一年学行著,方到小成。若要大成,必如我一世习练方得。”余深信其言,癸酉甲戌,练戳革无间时者二三年。

  行著甚多,岂能尽练,得其精要者数法,可以称通微矣。多而生,不若少而熟也。数著既熟,旋旋加之,以迄神化。封闭手熟,诸法说破即能用;不熟,说会亦无用。天下事皆有总头,有先务,岂法法而练之哉?

  由上可见《手臂录》载大枪训练以戳革(革即格)为根本,各种用法为行著(著即着,行著就是各种实战变化。革中又以封闭为根本,封闭即今之拿拦二枪,戳即今之扎枪)。

  枪术的技法特点

  1,持枪四平,三尖相照:由于枪长,所以必须两手持握使用。持枪四平,三尖相照,是持枪特有的基本姿势和技法要领。

  持枪四平是指前持枪身中段,后手握把根靠腰,下蹲成马步(或半马步)的这是一基本持枪姿势,要求做到头顶平,肩平,足平,枪平的技法要领。

  三尖相照是指持枪时强调要求中照枪尖,上照鼻尖,下照前脚尖,三尖要保持在一个直线方向上,侧身直对前方,不但缩小了受敌面而且枪尖护住前方,可拒敌于枪尖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为了保证出枪攻出时子午不偏,目标准确。

  持枪四平,三尖相照,形成了一个立身中正,脚下稳固,人枪合一,灵活应变的整体姿势,有利于攻也有利于守,此姿势又称为中平枪。

  2,持枪稳活,前管后锁:持枪必须稳活,不稳容易脱把,不或则出枪变化不快。

  前管后锁是指在枪术运动过程中,两手控制枪身的基本手法,握于枪身中段的前手要像管一样握住枪杆,既能套住枪身又不使脱手,又能让枪杆在手中自由出入滑动,成为枪的运动支点,控制枪的运动方向,随时能自如地调节握把的松紧度和控制枪的发力;后手要像锁一样牢握枪把,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枪法,如扎/崩/劈/托/抽/拉/云/拔等等。

  3,枪扎一线,圈不过斗:枪扎一条线,此为判定扎枪技术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直扎远取是枪术的优势和特长,为枪术最主要的进攻技法。在扎枪时需沿枪身纵抽用力,使枪身直线扎出,力达枪尖,发出寸劲,达到平直而快准的要求,不但扎得疾而且要收得快。

  拦拿圈转乃是枪术最主要的防守技法。圈不过斗是指在做拦/拿/圈转枪时要严格以直径不过一斗的宽度(即一个身体的宽度,约30厘米)为限,这是为了保证防守的严密性,不致因拦拿圈转过宽而使对方避开枪尖近身作战,失去长兵优势,转动不灵,以致受制于人。所以枪扎一线,圈不过斗,是扎枪和拦拿圈绞类枪法的重要技术标准。

上一条: 十八般兵器——戟     下一条:武术器械的介绍
 
 
声明:本站的文章和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 古武传承体育文化网  版权所有  区域:徐州市、县武术连锁培训中心  电话:18952140507 本站图文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欢迎名家介绍投稿 Copyright©  苏ICP备2025154976号 邮箱:xzwszx@126.com   武术培训联盟打造最专业的武术信息平台!
微信号:xzwszx 网站制作、技术支持:徐州信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18626048997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3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