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内家拳主要人物简介:
孙氏内家拳创始人——孙禄堂宗师
孙禄堂(1860—1933年),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赛活猴”。河北省望都县东任疃村人。孙氏太极拳、孙氏形意拳、孙氏八卦拳既孙氏内家拳(孙氏武学)的创始人,是胡俭珍老师的师父,是孙剑云老师的父亲,是胡俭雷老师的师爷。
孙禄堂先生自幼天资聪颖、善良,勤奋好学,9岁丧父,家境贫寒,喜爱武术,早期学习少林拳,后学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他云游四方,博众家之长,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文韬武略,著书立撰,武功盖世,济贫行善,德艺双馨,道骨仙风。他取河洛图、参《丹经》《易经》,集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和中华武术之精华独创了孙氏太极拳,从而成为清末民初以至今无论于比的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堪称一代宗师,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当年徐世昌总统聘他为幕宾、并委任总统府武承宣官。历任国民政府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门长,后又被聘为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在外侮面前,孙先生大义凛然,曾信手击昏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又一举击败日本5名技术高超大力士的联合挑战。爱国武师霍元甲在上海设擂台比武请孙禄堂先生坐阵于台下,令来挑战的外国技击高手胆却而去。时人评曰:孙禄堂武功已至“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神乎之游刃的武学最高境地,为当时武术界之领袖人物。形意、八卦名家张兆东晚年对友人曰:“以余一生所识,武功堪称神明至圣登峰造极者,惟孙禄堂一人耳。”
孙禄堂先生编写的《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八卦剑学》《拳意述真》五书极大的丰富了人类文明文化宝库,是人类武学宝库中独一无二的。孙禄堂先生依天理、照自然将天、地、人溶为一体,将《易经》用于人体能源的研发之中。也就是说将自然科学与人体科学有机的结合。他编创的拳术不是空穴来风,是中国武术精华的集成,他提出的“拳与道和”的“中和”武学思想理念就是“中庸”,就是恰到好处,就是“和谐”,是人体科学利用的一条准则;是人类文明社会既“和谐社会”的一个源体。与其说叫孙氏武学,倒不如称为中国武学。
孙氏内家拳第二代传人——胡俭珍老师
胡俭珍,字席圃(1898—1986年),河北省沙河市人(胡俭雷第一位恩师)。年幼丧母,寄居舅父家店学徒,后求职于北平,考入中华民国中国银行总行,曾任中国银行总行会计部主任、襄理等要职。时遇国术名家孙禄堂先生,并成为入室弟子学习孙氏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兼修诗书医画(胡席圃当时就是中华民国首届美展成员之一)。时逢战乱,流离颠沛。又遇歹人将多年积蓄骗尽。后为陶瓷厂画画,又为清华大学刻写校报腊版以维持生计。后又与儿胡先河(四川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第一台彩电攻关小组成员)在成都居住多年,晚年自京回归故里广收门徒授拳教画。
胡俭珍老师一生起伏跌岩、饱经风霜,但心态平和,习武书画不辍。身怀绝技,虚怀若谷,他从不显露他的武功,更不与人较量高低(跟他所处那种倚形的政治年代背景也有关)。胡俭珍老师继承孙师衣钵,研练孙氏武学六十余载,并精经络针灸,擅长丹青,文武双修,活简朴,性情温和,武德高尚,待人诚厚,儒雅风范。
孙氏内家拳第二代传人——孙剑云老师
孙剑云,名贵男,字书庭,孙氏太极拳既孙氏内家拳(孙氏武学创始人孙禄堂先生之嫡女,胡俭雷的第二位恩师)。早年随父赴江苏省国术馆任教。 1957 年被聘为全国武术表演赛国家名誉裁判。 1959 年任第一届全运会武术比赛裁判长。创立北京孙氏太极拳研究会,被选为会长,并出任北京市形意拳研究会的第一任会长,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 1984 年任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 1994 年、 1995 年任第一、二届国际太极拳修炼大会太极拳导师。 1995 年被中国武术协会授于 " 十大武术名师 " 之一的称号。
孙剑云幼年随父习武,终日不离左右,秉承家学,深得真传。她精太极,通八卦,擅形意,尤其八卦变剑更是深得其文之精髓,曾被当时著名武术家李景林先生誉 “ 女中魁元 ” ,贺龙元帅也曾赞其为 “ 五朵武花 ”之一。
孙剑云天资聪慧,志趣颇广。少年时期曾随高道天练书法,又随吴心谷习诗文。 1933 年入张恨水创办的北平北华美术学校学山水、仕女,尤精工笔。后来画艺功成,成为北平四小名画家之一。
孙剑云一生秉承父志,大有其父之遗风,以“习武之人最重武”为座右铭,不以“ 正宗” 、“ 嫡传” 而自居,谦和待人 ;不以家传武功为私有,倾囊相授 ;不以授武为谋利手段,安贫乐道。著作有《孙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简化套路》、《孙氏太极剑》、《八卦拳变拳》、《八卦剑变剑》等书,并有《孙氏太极拳》、《形意拳》等录像带问世。其弟子遍及海内外。在她亲自帮助下国内 20 多个省 ( 市 ) 、自治区、香港、澳门、台湾及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瑞典、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均成立了孙氏太极拳研究会。她曾赴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教学及表演。孙老师倾毕生之精力,为继承、发扬并传播中华武术做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