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收费标准、统一的培训管理、统一的教程模式、统一的培训质量! 追求视觉效果,请选择IE兼容模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搏击格斗 武术赛事 校园武术 八卦太极 武术器械 竞技套路 传统套路 武术知识
欢迎访问古武传承体育文化网!今天是   投诉建议零障碍
校园武术
传统武术进校园的目的与意义
2017年中国淮海第三届传统武术大...
江苏省第六届演武大会大马路小学代表...
徐州国际武术大赛,大马路小学获奖捷...
“校园武术”在大马路小学得以普及推...
大马路小学2016年淮海经济区武术...
大马路小学2015年淮海经济区武术...
徐州市全面推进武术进校园活动
徐州市全面启动武术进校园工程
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加快推进武术进...
运动造成的肌肉拉伤
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
运动损伤的介绍及表现特征
中国武术段位制
身备五弓腰如反弓
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4-02-10     类型:校园武术     浏览次数:2642  
 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

物理疗法

冷疗法:
    冷疗法是指运用比人体温度低的物理分子(如冷水、冰、蒸发冷冻剂等)刺激来进行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

1、作用:
冷疗法主要是通过降低组织温度,使周围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流量及伤部充血现象,减轻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因此,有止血、退热、镇痛和防肿的作用。在进行冷敷过程中,局部会感到冷、刺痛、疼痛减轻和麻木的过程。

2、方法:
将毛巾用冷水浸透发在伤部,约两分钟换一次,或将冰块装入袋内进行外敷,每次20分钟左右。也可直接用自来水冲淋或将伤部泡入冷水,或用冰块擦摩伤部,但时间应缩短。有条件可用冷镇痛气雾剂喷涂伤部。常用的为烷类冷冻喷射剂。使用时应距离皮肤30厘米~40厘米垂直喷射,时间约为5秒~10秒。有时为了加强麻醉作用,可在停止喷射20秒后再喷射一次,但喷射次数不能过多,一般不超过3次,以免发生冻伤。喷射冷镇痛气雾剂后,伤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温度下降并有麻感。但面部损伤不宜用此法。

3、适应症:
主要用于急性闭合性组织损伤的早期,即在损伤后的24到72个小时内使用。

4、注意事项:
冷疗法应在伤后尽快使用,越早越好。但要严格控制时间,并注意局部组织情况,冷敷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如发现皮肤麻木时应停止使用,防止组织冻伤。不可在没有感觉的部位冷敷;在对冷敏感的部位进行冷敷时,有些人会出现皮肤发红、瘙痒、起水泡的现象,应注意观察和避免,不要在开放性损伤部位进行冷敷。

热疗法:
热疗法是指运用比人体温度高的物理分子(如传导热、辐射热等)刺激来进行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

1、作用:
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变血液和淋巴循环,提高组织新陈代谢,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痕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加速坏死组织的消除,因而有消肿、镇痛、散瘀、解痉、减少粘连和促进损伤愈合的作用。

2、方法:
最简便易行的温热疗法是热敷法。其方法将毛巾用热水或热醋浸透置于伤部,无热感时更换,每次约半小时,每天一至二次。也可用布袋装沙、热盐,或用热水袋进行热敷。其次也用熏洗法。用配好的药物加水煮沸,将患部先在蒸气上熏,然后等温度适合后,再放入水中浸泡,洗浴每次20分钟~40分钟,每天一次。

3、适应症:
适用于急性闭合软组织损伤的中后期(损伤发生24到72小时以后)及慢性损伤。

4、注意事项:
应用温热疗法时要注意避免发生烫伤,如有皮肤过敏者应停止治疗。高热、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有出血倾向者及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禁止使用温热疗法。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借热力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上,产生温热刺激并引发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和皮下痕血以治疗伤病的一种方法。此方法简便易行,是中国传统疗法之一。

1、操作方法:
(1)选穴:应用拔罐疗法时,一般是伤部取阿是穴及附近的穴位。然后根据拔罐部位,选择大小合适的罐。
(2)点火:闪火法:用镊子夹着点燃的酒精棉球或纸片,伸入罐内绕壁一周迅速抽出,立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即可。投火法:将酒精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此法只适应于侧面横拔,否则,会因燃烧物落下而烧伤皮肤。
(3)留罐时间:一般留罐10分钟。罐大,吸力强,时间可缩短;反之,时间可加长。气候炎热,留罐时间应短,寒冷时可延长。一般待局部皮肤充血、淤血呈紫红色即可取罐。隔日一次,5天~7天为一疗程。
(4)取罐方法:取罐时,以一手压住罐周边皮肤,使气进入,罐子就可取下。不可硬拉旋转,以免损伤皮肤。

2、适应症:
一般适应于陈旧性损伤、慢性劳损、风寒湿痹症、急性闭合软组织损伤晚期等。若为局部软组织肿大,可在局部针刺后拔罐,肿痛消退较快。

3、注意事项:
(1)伤员体位应舒适、适当,拔罐部位一般以肌肉多、毛发较少的部位为宜。皮肤过敏、浮肿、出血性疼痛者,以及孕妇下腹、下腰部、心脏搏动处均不宜拔罐。
(2)应注意不要讲火罐罐口烧烫,以免烫伤皮肤。若拔罐时伤员感到局部紧而痛,或有烧灼感,应取下罐子检查是否有烫伤或罐吸附太紧致皮肤损伤。如是则应另换部位或停止操作。
(3)若伤员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等不适应症状,应立即起罐,让伤员平卧休息片刻。喝点热开水,即可恢复。

红外线疗法:
红外线可分为远红外线与近红外线两种,前者多作用于表皮组织,后者可穿入人体深层组织。两者均是借助于温热效应改善局部神经和肌肉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泄。主要适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中晚期和慢性软组织损伤,如肌肉劳损、慢性关节炎等。

热电磁疗法:
热电磁治疗仪具有温热疗、电疗、磁疗的优点。温热由特殊加热器产生远红外线辐射形成,可控温;脉冲电流为连续式或可调控式;磁场采用较强的脉冲磁场、交变磁场。温热可增加血液循环,低频脉冲能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使肌肉张弛有度。低频的连续波还可深及肌肉,使肌肉放松。磁场可抑制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还可对体内水分子产生影响,有利于渗出液的吸收,对局部肌肉疲劳有较明显的疗效。

药物疗法

常用西药:
1、外用药:(1)红药水(2)紫药水(3)碘酒(4)酒精(5)生理盐水(6)3%过氧化氢溶液(7)抗菌素药膏(8)松节油、樟脑油

2、注射用药:
(1)1%~2%盐酸普鲁卡因(2)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3、口服用药:
常用的口服药主要是一些消炎镇痛药,常用的为:(1)复方阿司匹林(A代)(2)优布芬(3)扑热息痛片(4)安乃近(5)去痛片

中药治疗:
中药常用于软组织损伤,主要指闭合性肌肉、肌腔、韧带、关节囊的损伤。由于损伤的不同时期局部的病理变化不同,其用药也不相同。

1、急性损伤:
指损伤后在24小时以内。此时局部的主要病理变化为组织发生撕裂或断裂,小血管破裂出血。其症状为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此时除了应进行局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急救处理外,还可酌情用中药治疗。
治疗原则:止血、凉血、止痛。
外用处分:止血定痛散:黄柏25克、玄胡15克、血竭3克、蒲黄20克、白芷10克、甘草10克共研细末,用冷水调敷患部。每日更换一次(如有皮肤过敏者,及时停药)。
内服药:可选择市售成药如三七片、玄胡止痛片、云南白药等。均有止血、止痛和散寮的作用。

2、新伤:
指损伤后超过24小时~48小时。此时局部出血停止,坏死组织分解产物使局部小血管扩张充血,血管通透性增高,较多液体渗出,形成血肿和水肿并存。肿胀对神经产生压迫和牵拉而疼痛进一步加重。其局部症状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反应性炎症。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消炎止痛。
根据不同情况可外用一号新伤药,具有退热、防肿、止痛、通筋活血的功效。还可选用活血生新剂,具有去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内服药:可选择三七片、云南白药、七厘散等,或采用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等。

3、陈旧性损伤:
又称陈伤、旧伤或慢性损伤,也包括慢性劳损。是指受伤时间在2~3周以上。陈旧性损伤是指急性损伤未能及时和正确地治疗,或未治愈又再次受伤者,由于受伤组织未能及时重新生长修复或修复不良,常反复发病出现症状,如疼痛、压痛、组织发硬、活动受限等。由于受伤局部供血不良,对外界适应能力差,故每遇气候变化或受凉遇冷,而使症状加重。劳损多因局部长期劳累过度或多次微细损伤积累而成,一般与职业性质和运动项目有关。
    根据不同时期的病变特点,常选用旧伤药,具有舒筋、消肿止痛、续断生新的疗效。另外中药对关节脱臼、骨折也有一定的疗效。

保护支持带:
保护支持带在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中广泛地被应用。主要包括各种护具(如护腕、护肘、护腿、护膝、护踝及护腰等)、粘膏、弹力绷带、纱布绷带等。

保护支持带的作用:
1、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保持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受伤韧带或其他组织的松弛。
2、限制肌肉、肌腱超常范围的活动,避免已伤组织再伤,有利修复。

保护支持带的使用范围:
1、急性损伤:使用时应特别小心,若太紧常常会影响血液循环,引起局部肿胀及出血,应让有经验的医生操作。
2、以预防为目的的支持带:实践证明在踝关节使用粘膏支持带可使球类运动员预防其扭伤及韧带断裂。
3、在创伤的康复中使用支持带:在损伤后和组织愈合过程中,粘膏支持带被广泛应用,可促进组织修复,避免局部再次受伤。

保护支持带的使用方法:
保护支持带的使用要正确否则会使伤情加重。总的原则是关节能固定于相对适宜的位置,受伤组织不再受牵扯,活动时疼痛不加重。

保护支持带的注意事项:
1、为避免拆除粘膏支持带时引起疼痛,在使用前应将局部汗毛剃去。
2、选用粘膏的宽窄应与损伤部位相符,粘贴时要平整、贴牢。
3、避免用连续环形缠绕的方法,必须使用时,应注意其血液循环情况。
4、有皮肤病或炎症者禁用。
5、使用时间一般不应持续超过一周。
 
 
声明:本站的文章和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 古武传承体育文化网  版权所有  区域:徐州市、县武术连锁培训中心  电话:18952140507 本站图文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欢迎名家介绍投稿 Copyright©  苏ICP备2025154976号 邮箱:xzwszx@126.com   武术培训联盟打造最专业的武术信息平台!
微信号:xzwszx 网站制作、技术支持:徐州信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18626048997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389号